谁懂曾经看过的短篇小说,被拍成了电视剧的惊喜呀?
看这篇小说的时候,一直被那个坚韧善良的少女所感动; 如今看了短剧《一梦如初》,发现温肃与陈宝银之间,被添加的彼此救赎桥段,简直就是神来之笔。这世上总会有一个出现,填平心中万千不平事,携手走过世间万千不平路。
陈宝银原本名为陈盼儿,出身贫苦,为大庆朝一小村庄的农户之女,当地爆发水患,县令以祭祀河神之名强抢民女。
或许有的少女,是被官府强行带走的,但陈盼儿的父亲,却为了十两银子,直接她卖掉的。
展开剩余92%哪知,陈盼儿拼命自救,好不容易逃过一劫,却又被县令的手下,如未卜先知一般抓回县衙。
原来所谓献祭,不过是一场骗局,县令抓来这些少女,以祭祀河神为名,行贩卖人口之实,将这些年轻美貌的女子,卖入春归苑。
奉太子之命,前来调查县令的温家大郎温肃,查到这县令不仅贪墨赈灾钱款,还贩卖无辜少女,便打算先下手救人。
与此同时,哪怕是死,也不愿被他人掌控命运的陈盼儿,也正在努力自救。
而温肃与陈盼儿之间的故事,便是由此开始的。
他一身黑衣而来,被陈宝银误认为与县令是一伙的,温肃为了不暴露身份,也确实刺了陈盼儿一刀。 可也正是那一刀,救了陈盼儿的性命。温肃为陈盼儿上药,但由于伤口位置尴尬,他便承诺陈盼儿,若他此举,误了她的名节,可去汴阳府寻他。
但陈盼儿却坚定的回答温肃,她不会赖上他,救命之恩,她会用自己的方式报答。
刚刚历经生死,却依然处变不惊,明明身受重伤,却依然头脑清楚。
或许自温肃见到陈盼儿的第一面开始,便注定他会在与她重逢之后,对她彻底心动。
而陈盼儿或许不会料到,自己的未来,会与这个救自己性命于危难,又为她穿鞋牵马的少年,牵扯得如此深。
人间万千意难平,终会有人为你补尽遗憾。
死里逃生的陈盼儿,将人总要往前走才是,这句话,视为人生信条。她不愿再回家,想要逃离这座吃人的小山村,便寻了人牙子,将自己卖掉了。
卖身得来的四两银子,她也拜托人牙子,送回了家,交到她的阿娘手中。
只因人牙子的一句,这世道,人还不如宝贝银子值钱,自此,世间便再无陈盼儿,有的,只是将命运抓在手中的陈宝银。
陈宝银被人牙子带进了汴阳城,卖进了城西的温家为婢。
温家家主,为汴阳城的主簿,有一子两女,长子于西山读书,长女嫁入门当户对的苏家,膝下唯有年幼的小女儿琼娘。
琼娘天真烂漫,见到陈宝银长得好看,便想和这个姐姐一屋同住。
陈宝银发现,温家与她想象的主家截然不同,温家夫妇认为相遇便是缘分,哪怕来温家做工的下人,都会得到温家上下的善待。
可笑的是,陈宝银在家中都未得到的亲情温暖,竟在卖身之后,得到了。 一时之间,竟不知,究竟是她的幸运,还是不幸。最令陈宝银意外的,还是在温家与救命恩人重逢。
原来那日救她性命之人,便是温家大郎,温肃,温如初。先帝最疼爱的幼女,如今执掌封地汴阳城的长公主,手握半块虎符,权柄滔天,却极其重色。
温家大郎不仅品貌出众,且与长公主爱而不得之人又几许相似,因此被长公主相邀,过府喝酒。
当时的温肃,即将科考,前途无量,若入了公主府,便是前途尽毁。
于是,陈宝银以佯装春瘟之法,帮温家大郎躲过一劫。
糊弄过长公主府中的内侍后,温肃便连夜返回书院。
陈宝银再次听闻温肃的消息,便是温家大郎高中状元的喜报传来。
谁知,与喜报一同而至的,竟是一场劫难。三朝重臣,当朝尚书令宋尚书,忤逆管家,因言获罪,温家家主与其多年书信往来,被视为同党,诛连获罪。
温家上下除外嫁女与十五岁以下者,全部入狱,家财查抄。
危难来临之时,温家夫人免家仆遭受牵连,立刻归还身契,发下月例,遣散奴仆。
唯有陈宝银,担忧二小姐无人照拂,主动将她带走,奉夫人之命,送往苏府,交由温大小姐照顾。
谁知,温家出事,身为姻亲的苏家自危,为了避险,竟连门都不愿开。
没能见到温家大小姐,二小姐也因情绪起伏过大病倒了。
陈宝银便不再将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,为二小姐改名换姓为陈宝珠,带着她赚钱谋生。
突然有一日,陈宝银听到路人讨论温家,细问之下方知,原来温家的老爷和夫人,虽被问罪,却并未定罪,目前只是关在牢中而已。
于是,陈宝银花了些银钱,疏通关系,带着二小姐去探望了老爷和夫人。
绝境之中,无论是温家夫妇,还是年幼的二小姐,大概都是彼此活下去的动力吧。
温家大郎并没有和温家夫妇关在一起,他们都不知温肃究竟是否被抓,又去了哪里。
直至三日后的上巳节灯会,陈宝银带着二小姐去逛灯会时,意外见到了长公主的画舫,以及在画舫之上,沦为公主面首的温家大郎。
见到昔日温润如玉,清风朗月的温家大郎,竟舍弃文人风骨,不顾家中老小,沦为世人唾弃的面首,就连二小姐都怒斥阿兄,唯有陈宝银坚信,他一定是有苦衷的。
原来,当日温家被定罪之时,本该问斩,是温肃从中运作。
他留在长公主身边充当耳目,一边竭尽全力护住温家老小,一边暗中向太子传递消息,委曲求全,成为了长公主身边的面首第一人。
重重磨难打压之下,死很容易,活着却需要勇气。
备受煎熬的温肃,于大雪之夜浑浑噩噩,醉酒之下无处可去,兜兜转转竟还是来到了陈宝银的门口。 他的痛苦,悲戚,迷茫,皆因陈宝银泼在他脸上的那杯水,而渐渐消弭,取而代之的是士气重燃的热血。曾经的温肃,救了陈宝银的性命,如今的陈宝银,却成了温肃唯一的救赎。
陈宝银眼见着二小姐,只因贫困小民身份,便在学堂之上,遭官宦之女欺辱,为多赚银钱,暗中寻得门路,随渔船出海捞珍珠,一走便是数月。
温肃得知陈宝银为钱财奔波,置自身安危于不顾,深感愧疚,摒弃原则底线,替盗书商户抄书赚钱,只为替陈宝银分忧。
陈宝银出海平安归来,赚得本钱,开了一间馄饨铺子。
她没有要温肃攒下的钱财,只让他为馄饨铺子,题了一幅字,作为匾额。
多年相处,陈宝银与温肃早已两情相悦。
奈何变故就发生在,官家病重,长公主为夺皇权,以温家夫妇的性命相迫,要求温肃随自己进京起事之日。同一方天地之下,却是两个牵挂彼此的人,生生离散。
回京之后,长公主凭借手中虎符,妄图把持朝政。
却没想到,昔日被降罪的宋尚书,竟早已被官家下令释放,且官家留下一道手谕予宋尚书,大赦天下。
京城里,因宋尚书官复原职,长公主的谋划落了空,汴阳城内,温家上下也得以离开牢狱。
看到二小姐与温家夫妇团聚,陈宝银十分思念自己的阿娘。
然而,家中传来的一封信,却令她怀疑,阿娘遭遇不测。
果然,待陈宝银归家,见到的只有阿娘的牌位,而他的父亲和弟弟,则是盘算着,将她许配给村中人尽皆知的痴傻之人,以换取聘财。
殊不知陈宝银本是有备而来,陈家父子逼迫陈宝银不成,反被陈宝银命人关进棺材两个时辰,为她阿娘守灵。
了却此事后,陈宝银便只身前往京城。
纵然听闻京中凶险,太子与长公主之间正在博弈,稍有不慎便会兵戎相向,可她为了报恩,还是毅然动身。在陈宝银的心中,无论他们之间的结局如何,但既然她欠下恩情,只有为他刀山火海的闯上一把,才算是两不相欠。
陈宝银赶至京城时,温肃因拿到圣上手谕,与太子手下见面时当众被抓,堂堂新科状元,先是被迫沦为面首,如今又被游街示众。
直至陈宝银遇到已然出家的先帝第七子,才得知温肃所有的苦心和遭受的屈辱。
长公主痴爱一生,奈何身为皇室嫡出,尊贵无双的公主,却依然难圆心中所求,因愤愤不平,便谋划夺取大庆江山。
然温肃被陈宝银设计救出,官家手谕被太子拿在手中,长公主彻底败北,自城墙一跃而下。
官家崩逝,长公主身死,太子承继大统,温肃位至户部侍郎,温家不仅恢复往日繁荣,且地位更上一层楼。
新帝登基,想为温肃许一桩门当户对的亲事,温肃为陈宝银断然拒绝。
虽然陈宝银照拂温家老小,救温肃于危难,本是为了报恩。
可由始至终,她死里逃生,逆天改命,那般努力的做主自己的命运,便是为了证明,即便是女子,也可以顶天立地的活着。
而不是一定要依附他人,做后宅之中,连自己姓名都没有的小女子。
所以,陈宝银本以为,他们之间是平等的,可温肃的一句忠仆,还是伤了陈宝银的心。
但最令陈宝银难过的是,温肃要娶她,竟要这般的排除万难。
他先是为了陈宝银拒绝赐婚,又努力对抗流言蜚语。
当陈宝银听到温肃所说,别无所求,只要娶她为妻之时,便暗自决定,若无法成为与他匹配,势均力敌之人,便放手让他迎娶门当户对,有助于仕途的妻子。
两情相悦,若不是能让彼此变得更好,相爱一场,若结出的是恶果,便要当断则断。
离开汴阳城的陈宝银,在青州盘下了一家酒楼,经营酒楼的同时,各行业的生意均有涉猎。 眼光独到,胆大敢为,五年的时间过去,陈宝银稳坐青州第一富商之位。若不是温家二小姐心悦瑛王殿下,想嫁他为妻,陈宝银或许不会那么快返回京城。
此时的温肃,已经官至户部尚书,人人皆说,如今大庆国库丰盈,有一半的功劳,都在温尚书的身上。
注定相爱的人,即便分离五年,也不会真的离散。
这些年,陈宝银专心搞事业,无心情爱,温肃更是为了向圣上拒婚,险些丢了性命,对宋尚书提议嫁女之事,更是接连拒了三次。
至此,陈宝银终于相信,温肃曾对她的承诺,始终都未变过。
谁知,陈宝银还未来得及,向温肃表明心意,便因温肃为官多年,铁面无私,树敌太多,而遭到掳劫。
温肃情急之下,找瑛王借兵,私自领兵出城,虽找到陈宝银,却为救她,两人双双跌落悬崖。
幸得崖底树枝支撑,才令两人保全了性命。
陈宝银将受伤昏迷的温肃,拖入附近洞穴之后,便也昏厥过去。
禁军赶到之时,两人一息尚存,顺利获救。
陈宝银受伤较轻,提前醒来,官家深知言官定会参温肃的罪行,便将陈宝银带在身边,让她拿出做生意时,骂人的架势,替他骂醒那些言官。
但这件事的结果,终究以温肃自请罢官而终结。
只是好在,温肃终于在苦等五年之后,娶到了他最心爱的姑娘。
图片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。
发布于:河北省点点策略,炒股配资技巧,配资公司资讯门户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